今日我讀完了我暑假的第一本書,名字叫《格列佛游記》這是一本科幻類的書很好看,那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這本書的簡介與我的讀后感吧。
《格列佛游記》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個國度歷險的奇遇: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格列佛遇海難,來到小人國。那里居民身高僅六英寸,君臣貪婪、國家戰(zhàn)禍連綿。作者以居高臨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視人類的荒.唐渺小。格列佛好奇心起,誤闖大人國。那里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良、國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的粗俗和鐵石心腸。格列佛逢海盜,造訪飛島國。那里屬地被籠罩控制,城市和鄉(xiāng)間頹敗、荒蕪。作者以平常的心態(tài),平視人類的瘋狂和邪惡本性。格列佛被叛變,遍歷慧駰國。那里統(tǒng)治者高度理性,人形動物邪惡、低劣。也讓格列佛對人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甚至對人類厭惡,而喜歡上了他養(yǎng)的馬與那個馬夫。
整本書的大概就是這樣了,但我認為這本書并不是單單寫的是格列佛遇到的這些奇怪的事,而是寫了當時的人們的無知與一些貴族對當時窮苦人們的欺壓,但作者也寫了很多次他愛他的祖國,并且也寫了可是那些歷史學家的認識有誤,能夠在巫人島哪里能夠看到。我敢肯定作者在當時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肯定是為了能被發(fā)表才這樣寫的。
但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感到了作者愛國的情感,當然也能夠看出作者也寫了人們應當堅持理性與公平公正,作為貴族或者君主應當把人們放在首位。
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游記主要講述了外科醫(yī)生格列佛在“小人國“的一番奇遇,引人入勝、頗為滑稽,且極具諷刺。
1699年格列佛隨“羚羊號”商船出海,不幸中途遭遇颶風。之后他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上岸后,由于乏累,便倒地睡著了,醒來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我已被小人們捆住,并被用上萬匹馬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至京城獻給國王。起先,格列佛溫順的表現(xiàn)逐漸使他贏得了國王和人民的信任,他也所以逐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之后,格列佛又以特殊的戰(zhàn)略阻止了另一個小人國的侵略,因而被授予高級榮譽稱號。但由于格列佛拒絕了國王派他去消滅不來夫斯古國的命令、撒尿滅火、以及海軍大臣的誣陷,而被小人國國王定為叛國罪。格列佛聽說后,急忙逃到不來夫斯古國,并最最終1702年才逃回了倫敦。
其中對“高跟黨”和“低跟黨”之爭以及“大端派”和“小端派”的雞蛋之爭的描述可謂生動形象、滑稽趣味、并且構(gòu)思巧妙,看似嬉笑怒罵,實則蘊含辛辣的諷刺意味。
在我看來,“小人國”其實就是當時英國的社會縮影。跳繩選官的事件暗喻了在當時由教會、和君主統(tǒng)治的英國社會,普通百姓憑借才能、品行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幾乎士不可能。同時也諷刺了憑借與工作本事毫無關系的測試來任用人員丑惡的現(xiàn)象。故事中的“高跟黨”和“低跟黨”實際上就是暗指當時英國的托利黨和輝格黨,作者以鞋跟之爭來隱喻這兩黨之間無謂的斗爭,而“大端派”和“小端派”的雞蛋之爭則暗指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間關于教會儀式的爭論,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即使掩卷之后,依然回味良久。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jù)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涌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fā)自于肺腑啊!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一樣的國度,承著不一樣的文化,對于過去,對于歷史,自我的從小就了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必須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huán)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xiàn)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我,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jīng)典: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