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第三集觀后感

| cwl2

懷著崇敬與好奇的心情,我看完了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第三集之逃離。白凈,瘦高個兒的習近平總書記讓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主席發(fā)出號召“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青年習近平成為了遷徙大軍中的一員。起點是首都北京,終點是革命圣地延安。不過在青年習近平看來,這更像是一種逃離。因為自1963年起,年幼的他受父親案子的影響,成為了造反派,經(jīng)歷了本不應該他這個年紀經(jīng)歷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他報名了下鄉(xiāng)插隊,選擇了延安,因為那里是當年父親鬧革命的地方?;疖囈_走了,整個車廂里都蔓延著悲傷的氣氛,只有他一個人在笑,別人為他為什么,他說如果他不走的話有命沒命還不知道呢。隨后,他們卡在了延安師范學校,因為當時天已經(jīng)黑了,延安還沒有火車站,即使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掛滿了土,但也只能用教室的桌子拼湊起來睡覺。幾個知青睡不著就出去轉轉,“這就是延安嗎?”有人問。“是的,這就是革命圣地延安。”每個人內(nèi)心的憧憬被打破,因為這完全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延安。最高的樓房也只有兩層,整個街道還是漆黑黑的,只有一盞長途汽車站的路燈在寒風中搖晃……15日,他們再次啟程,伴隨著崎嶇的山道,伴隨著飛揚的塵土,卡車鐺鐺的響聲打破了沉寂的氣氛。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路沒怎么說話,因為他不知道接下來他會遭遇什么。第二天,帶著兩箱子書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和另外十幾名知青被分到了梁家河,隨后開始了他與梁家河的不解之緣……

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面對生存還是毀滅,習近平總書記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活下去,因為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才有信念,才有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扎根農(nóng)村,把為人民做奉獻作為第一價值標準,而我們作為青年學生,也要扎根于梁家河這片厚土,不斷的汲取養(yǎng)分,磨練自己的意志,樹立正確的三觀,此外,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斷的提升自我,為社會做奉獻,爭當新時代的好青年。今后,但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梁家河。這個梁家河,不一定要色彩斑斕,但一定要波瀾壯闊,一定要蕩起漣漪,一定要不忘初心!

3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