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 新華

制定方案時,要合理安排時間和資源,避免出現(xiàn)資源和時間浪費的情況。優(yōu)秀的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1

家長助教活動是許多幼兒園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形成家園共育的主要實踐活動之一。在家長助教活動中,教師必須扮演好“發(fā)起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探尋有效的指導策略,以保證家長助教活動的順利開展。

本學期我們班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飯菜香噴噴》的這樣一個主題,目的就是讓孩子們不挑食,樂于吃各種蔬菜。這也是開學后,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很多家長感到手足無措的地方。但是每一次有效地主題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因此,介于我班幼兒在食“木耳”方面比較困難,教師的單純說教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因此,我便構思著請家長到班里為寶寶們面對面地做一次“涼拌木耳”這道菜,讓幼兒真實地品嘗一下木耳的味道。以往吃到的都是做好了的,活動當天幼兒可以親眼看到“涼拌木耳”是怎樣做出來的。

活動前準備:1、向家長發(fā)放邀請函,邀請家長報名參加。

2、從報名的家長選出一位班上來給寶寶上一節(jié)課。

3、確定來園參與活動的家長,至少提前三天和家長預約時間,并告知家長活動當天的內容,以方便家長做準備。

4、做好來園家長的寶寶工作,活動當天寶寶肯定會參加,由于年齡小,有可能會粘著家長,因此要提前做好寶寶的工作,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5、教師在本節(jié)課之前帶領幼兒認識木耳。

活動當天課程安排:

1、家長帶來木耳,請幼兒看一看,并把木耳放入水中泡一泡,請幼兒觀察木耳的變化。

2、涼拌木耳(家長帶來已經(jīng)泡好的木耳和各種作料,現(xiàn)場為幼兒拌木耳)

3、請幼兒觀察涼拌木耳中都有哪些蔬菜,并說一說。(木耳、黃瓜、胡蘿卜、紫甘藍)

4、家長介紹“涼拌木耳”中蔬菜的營養(yǎng)。

5、家長、老師和寶寶一起品嘗。(幼兒洗手、有秩序地每人端一盤菜)

6、送餐具,師幼一起向家長表示感謝。

后續(xù)工作安排:

1、向前來助教的家長征集助教感言,進行交流和存檔。

2、將家長助教的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去,請家長朋友們可以上網(wǎng)看一看,并在自己家種準備一次活動,讓寶寶參與到摘菜、洗菜,看著家長做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體驗親身參與的快樂,改善寶寶挑食的習慣。

一次的家長助教活動,得到改變和收獲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和我們教師。陳鶴琴先生曾經(jīng)說:“幼兒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哪一單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家長助教活動以其特有的模式為家長、教師搭起了一座溝通、互助的橋梁。如果說孩子是一只小鳥,而家園則如同鳥兒飛翔時必不可少的一對翅膀,同上下,同方向,才能使鳥兒飛得更高、更遠。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拍球,鍛煉上肢力量,促進孩子動作的靈活性及協(xié)調性。

2、體會集體合作做游戲的樂趣。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孩子在活動中的靈活性及協(xié)調性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和個別孩子動作協(xié)調性的培養(yǎng)。

活動準備

氣排球4個、小經(jīng)花10朵、紀念品12份。

活動過程

一、準備工作:

教師把孩子帶到操場中,平均分成四列排好,做準備工作。

二、游戲過程:

1、要求:

(1)每列第一名孩子在教師的發(fā)號令下用單手把球拍一個回合后交球到下一位孩子的手中,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名孩子,哪一列先完成任務就是本次冠軍,但是要進行兩次比賽方才獲勝。

(2)未拍的孩子要為本組加油,不能打鬧、起哄。

(3)點評:對表現(xiàn)好的孩子進行表揚,獎勵小紅花,給冠軍組頒發(fā)紀念品。

2、活動結束。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3

活動目標及意義:

1、《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與成人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親子活動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以幼兒與家長互動游戲為核心內容,全方位開發(fā)孩子的多種能力,幫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的一種活動。

2、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目。了解媽媽的工作和媽媽的喜好,喜歡媽媽。通過表演節(jié)目和媽媽一起游戲,表達對媽媽的&39;祝賀。

3、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奶奶等婦女的節(jié)日。

4、通過和媽媽的一起互動,增進幼兒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5、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通知媽媽或者女性家長來園參加親子活動。

2.準備游戲需要的材料。

3.布置活動場地。

活動一:我愛我的媽媽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三八節(jié),并向媽媽表示祝賀。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說說媽媽的好處活動準備: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由表達和親子創(chuàng)作的快樂?;顒訙蕚洌嚎瞻譚恤、濕毛巾、丙烯顏料、

(二)活動流程:

1、講講說說:媽媽要過節(jié)了,你準備送媽媽什么禮物?(幼兒間互相交流)

2、出示白色T恤,引導幼兒講講說說可以怎樣設計T恤。

3、共同觀看一組風箏圖片,討論可以怎樣裝飾風箏。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小朋友是怎么設計自己的T恤。師:小朋友們,你們想怎么裝飾自己的T恤?

4、重點演示:引導幼兒用各種模子在衣服上映出來。

4、講解注意事項。

(1)自己動手,爸爸媽媽輔助完成作品。

(2)小聲交流,安全使用工具。

(3)作品完成后,有序地收拾材料,整理場地。

5、幼兒與家長集體操作。

6、延伸活動:把T恤給媽媽,并說一句節(jié)日祝賀的話。進行集體親子拍照。刷子、動物水果蔬菜等模子。

中,安排幼兒適當休息。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4

一、設計意圖

開學初教師常常發(fā)現(xiàn):幼兒們很多不愿與同伴玩,有的就算是愿意和同伴玩但不會玩;有的比較自私,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與小朋友爭搶玩具;每天推人、抓傷現(xiàn)象較多,甚至偶爾還有咬傷等,就班級幼兒的交往能力現(xiàn)狀做了家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家長事事都依著幼兒。雖然幼兒已有半年的幼兒園生活經(jīng)驗,但因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比較有個性,生活經(jīng)驗缺乏,在與同伴交往時容易發(fā)生矛盾,且不懂得處理糾紛的方法。因此,我們想通過這個主題家長會,向家長解讀幼兒的年齡特點,分析幼兒的交往行為,通過多途徑的“大帶小”活動,讓小班幼兒對大班幼兒的交往行為進行模仿、學習,提高小班幼兒交往能力,同時也讓家長全面了解并指導幼兒正確交往。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多元化的“大帶小”活動,讓幼兒學會理解,懂得謙讓、合作、分享,提高小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2、讓家長了解班級動態(tài),家園互動,共同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活動準備

1、前期問卷調查及分析報告。

2、班級問題研究情況和實施方案。

3、社區(qū)活動記錄表。

4、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幼兒的整體情況和個體特點,用數(shù)據(jù)和事實說話,讓家長信服。

5、準備好會場,創(chuàng)設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為積極溝通做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準備。

四、活動時間:

__月__日下午

五、會議流程及內容

(一)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本學期由我和另外兩位老師一起見證您孩子的成長。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這次會議,我代表三位教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希望通過今天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使家園協(xié)調一致,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培養(yǎng)好。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幼兒們一定會愉快地渡過每一天。

(二)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針對每一個具體問題,使大家了解小班幼兒在家庭中交往能力的.現(xiàn)狀。從調查表中能夠看出家長能認識到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有時因工作忙或者別的原因疏于對幼兒交往能力的正確引導。同時也希望教師能多組織表演游戲等活動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多給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多鼓勵幼兒大膽地與同伴交往。另外還有不少家長介紹了很多家庭育兒的良好建議,如多帶幼兒參加聚會,多讓幼兒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多鍛煉幼兒獨立的個性,多讓幼兒與他人合作、分享等活動。

(三)小班幼兒交往的年齡特征分析

小班幼兒的交往范圍小,活動中只關注自己,他們喜歡獨自操作、平時活動常常是一個人獨自在角落擺弄材料,很少與人交談,更加缺少就操作中的有關問題與同伴交流,即使有交流也是很快結束。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喜歡模仿,看見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活動,在托兒所模仿小朋友、教師行為,模仿大多是一些具體、簡單的外部動作。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為中介而發(fā)生的,但這種交往常常是以負面的形式出現(xiàn),如玩具被別人拿走發(fā)生爭執(zhí),但慢慢的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也開始關注別人的語言和行動,并作出簡單的回應。

(四)幼兒在幼兒園交往中的幾種表現(xiàn)及行為分析

1、“我才是最棒”型

這類型的幼兒在行為上是非常強硬的,喜歡和大人交往,與同齡幼兒交往稍有不順就會尖叫、打人、抓人,以自我為中心且?guī)в泄粜裕活櫵烁惺?,做事又缺乏耐心。其實,這類幼兒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困難,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2、“什么都是我的”型

這種類型的幼兒往往給人的印象是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是有些自私、占有欲強。玩具永遠是別的小朋友手里的好,需要就直接去搶。好吃的東西就從小朋友的碗里搶,不好吃的就直接撥到別人的碗里。他們似乎難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間的差別,在他們頭腦里似乎只要自己需要那都是“我的”。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不順心就大呼小叫,幾乎所有的需求都能及時得到滿足,也難怪他們對需要的、喜歡的東西不分彼此了。因為在他的觀念中,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墒牵斔麃淼叫』锇榈娜后w中,這種原有的觀念就行不通了,于是他就通過搶來達到目的。

3、“不要欺負我”型

這類幼兒在幼兒園里經(jīng)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教師說,但回到家里跟大人說,一方面是希望從家人這里得到安慰,另一方面是期望大人能夠幫助自己,他們最缺乏的就是勇于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4、“我不好意思”型

這類幼兒在家、在外表現(xiàn)截然不同,民間俗稱“在家是條龍,在外是條蟲”,平時在家或單獨面對個別同伴或教師時,說得頭頭是道,一讓他到集體面前回答問題,總會說“我不會”“我不好意思”,表現(xiàn)得極度缺乏自信。很多時候,我們在家里對幼兒千般呵護、萬般疼愛,于是家庭就成了幼兒最好的港灣,幼兒感到安全、幸福與滿足,可與此同時,也扼殺了幼兒單獨面對風浪的能力。

(五)開展“大帶小”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要求,小班同伴交往活動是幼兒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吨改稀分赋觯骸坝變旱纳鐣灾饕窃谌粘I詈陀螒蛑型ㄟ^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這對幼兒的成長、對他們今后融入社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币虼?,我們應以大班哥哥姐姐為榜樣,通過對他們模仿、學習,從多種形式的“大帶小”活動著手,為幼兒提供多途徑的交往形式。因為小班幼兒限于身心發(fā)展水平,各種知識、能力遠不如大班幼兒,大班幼兒的出現(xiàn)無疑會起到榜樣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小教師”的作用。小班幼兒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不僅可以向大班幼兒學習幼兒園常規(guī),還可以學一些簡單的技能,通過交談對話,鍛煉幼兒的說話能力,促進語言的發(fā)展,從而逐漸培養(yǎng)小班幼兒掌握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

(六)本學期研究重點

首先要解決如何消除幼兒間的陌生感,讓幼兒間相互接納,然后漸漸從大班哥哥姐姐身上學會謙讓和如何關心、照顧別人??梢蚤_展以下活動來幫助幼兒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1.不定期開展幼兒園“大帶小”活動與社區(qū)“大帶小”活動

A.社區(qū)生日會

B.社區(qū)風箏大賽

C.親子農(nóng)場郊游

D.兒童節(jié)派對

2.開展各類游戲,讓幼兒學會分享與合作。

(1)開展一系列分享活動,讓幼兒通過對大班哥哥姐姐行為的模仿,逐漸轉化為我要分享。

A.晨間交談:《趣聞連連談》《我最喜歡……》

B.音樂游戲:《好朋友》《找朋友》

C.分享活動:《特色小吃》《自制蛋糕》《水果沙拉》

(2)提供機會,開展合作游戲,讓幼兒懂得如何合作。

A.手工活動:《一起制作星球》《小蝌蚪》

B.生活活動:《哥哥姐姐教我穿衣服》

C.戶外繪畫、合作繪畫:《拓印樹葉》《石板畫》《沙畫》

D.表演游戲:《拔蘿卜》《三只蝴蝶》《小蝌蚪找媽媽》

E.社區(qū)活動:《放風箏》《賞花》

3.每月召開一次班級家長會,了解活動進展情況,對家長在社區(qū)進行“大帶小”活動時,進行指導策略的交流與探討。

(七)家長配合事項

1、示范引導幼兒禮貌待客,鼓勵幼兒與人分享。

2、積極報名參加社區(qū)活動,主動承擔活動組織者、場地負責人等事宜。

3、結合主題活動為幼兒準備相應物品及材料。

4、認真填寫社區(qū)活動記錄表,并與教師交流幼兒的交往情況。

5.配合教師工作,鼓勵幼兒大膽地與人打招呼,幼兒在交往中遇到問題可及時向教師咨詢或在QQ群上一起交流、探討。

六、注意事項

1、注意調動家長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善用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家長的思考與共鳴。

2、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討論時引導家長不要離題太遠,注意把控場面和進度。尊重家長,不要突然打斷家長說話,不要以居高臨下或是唯唯諾諾的態(tài)度來進行交流。

3、匯總大多數(shù)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總結歸納出具有共性的問題和適宜的措施。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閱讀活動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

2.通過親子活動,加深家園聯(lián)系。

3.樂意參加活動,能動手制作禮物贈送給媽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繪本《我媽媽》

2.制作郁金香的各式彩紙、膠水、水彩筆等

活動主題:"我和媽媽有個約會"主題

活動時間:20__年3月7日下午

邀請嘉賓:沈悠然媽媽、張若初媽媽、朱芯樂媽媽

活動安排:

一、幼兒歌表演《我的好媽媽》

1.幼兒集體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2.請兩位坐在椅子上,請一部分跟著音樂邊唱歌邊親親媽媽或給媽媽捶捶背,揉揉肩。

3.請兩位幼兒和媽媽上來進行歌曲表演。

二、夸夸媽媽

1.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奶奶、婆婆們的節(jié)日。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夸夸媽媽的本領(如唱歌、下棋、燒菜等)

三、親子活動

1.繪本欣賞《我媽媽》(張若初媽媽)

2.繪本欣賞《猜猜我有多愛你》(沈悠然媽媽)

3.手指游戲(朱芯樂媽媽)

四、禮物送給好媽媽

幼兒制作一束郁金香,放學后送給自己的媽媽,感謝媽媽為自己辛苦上班。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jié)”的名稱,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2、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jié)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jié)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jù)說屈原投江后,人們?yōu)椴蛔岕~類吃掉其尸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里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拔褰z”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39;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節(jié)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制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jié)日快樂,合家幸福!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具體說出自己玩具的名稱,并介紹玩具的玩法;

2.知道玩別人的玩具要經(jīng)過別人的同意,并愿意和同伴共玩玩具;

3.通過玩具分享,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帶一樣自己最喜歡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展示玩具。

1.請玩具的主人上臺上來介紹玩具的名稱。

2.你這個玩具是怎樣玩的?請玩具的主人示范玩具的玩法,還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試一試。(同時提醒下面聽的幼兒:別人介紹的時候專心聽。)

二、介紹玩具。

1.談談玩玩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如:注意安全、玩的時候保護好他人的玩具、

2.分享玩具。提醒幼兒要說甜甜話,在玩別人的玩具時要甜甜話征得別人的同意再玩。如:能借我玩一玩嗎?我能和你交換玩一玩嗎?

三、幼兒之間分享玩具。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伴間不爭搶、說甜甜話征求別人的同意等。

四、評價游戲

游戲結束后,老師和幼兒談談和大家分享玩具后的感受:你和好朋友分享了玩具心情怎么樣?你玩到了你家里沒有額玩具開心嗎?鼓勵幼兒在平時活動中也能和同伴有禮貌的分享自己的玩具。

小班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篇8

設計思路:

媽媽和長輩們總是不辭辛苦、默默地為孩子們付出著,在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邀請媽媽來幼兒園參加慶祝節(jié)日活動,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感受快樂,享受親情。讓孩子在活動中懂得關愛母親。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紅地毯從西門入口鋪到草地,紅地毯上架氣球拱形門。

2.草地邊拱形門上貼標語“感受快樂,享受親情”。

3.草地上放好小椅子。

4.周邊樹木扎上五彩氫氣球。

5.展板烘托溫馨氣氛

活動準備:

1.各班幼兒制作手鏈、學習詩歌《媽媽的愛》、歌曲《媽媽的眼睛》

2.各班老師準備一帶動舞

3.音樂(《媽媽的吻》、《只要媽媽露笑臉》、《親愛的媽媽》《媽媽我愛你》、《快樂大本營主題曲:快樂世界》《向快樂出發(fā)》)(季紅梅)

4.準備彩色紙彩噴相框邊框(人手一張)、人手一支水彩筆、泥工板人手一塊,夾子人手一只(后勤組)

5.眼罩50只。(后勤組)

6.腳套50只。(后勤組)

活動地點:東洲公園

活動流程:

1.入場:孩子坐在場內,手持手鏈等待,媽媽走紅地毯入場,播放音樂《向快樂出發(fā)》。(各班自行準備手鏈)

2.向媽媽獻禮物:手鏈。并說一句:媽媽,我愛你。

3.全場熱身:《愛我你就抱抱我》

4.媽媽獨唱

5.媽媽集體舞(兩個班同時舞蹈,老師領舞,各班自行準備。)

6.“愛媽媽”勞動:孩子幫媽媽脫鞋、襪子,穿鞋襪子。(播放音樂《媽媽的吻》、《只要媽媽露笑臉》)

7.幼兒表演:幼兒面對媽媽朗誦詩歌《媽媽的愛》、唱歌曲《媽媽的眼睛》(各班自行準備)

8.游戲:媽媽在哪里(每班出12對母子,幼兒蒙眼睛,用手摸媽媽。)(眼罩49只,參加游戲的家長把椅子搬到游戲場地,,以班為單位圍成圓圈,孩子在圈內。)

9.游戲:折報紙(每班出12對母子,每3對為一組,報紙鋪在草地上,3隊母子兩腳站在報紙上,站滿時間為5秒,不斷對折,堅持到底的為勝利。)

10.游戲:螃蟹夾球。(塑料球5只,孩子和媽媽手抓手,把球放在手背上,側身把球運到對面,保證球不掉地上,先完成的為勝利。)

11.游戲:大腳帶小腳(孩子套上腳套,踩在媽媽的腳上前行,先到達者為勝。)

12.畫媽媽(彩噴邊框,幼兒每人一支彩色鉛筆,播放音樂《親愛的媽媽》《媽媽我愛你》

13.全場歌唱《快樂大本營主題曲:快樂世界》

485630